WNEVC 2021 |圆桌对话:碳中和愿景下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机遇

admin 2021年1月9日00:00:00京牌出租评论244阅读模式

企信京牌6年间为数万车主提供北京车牌托管,租赁京牌,请拨打:18532672073(微信同步)

WNEVC 2021 |戴姆勒Hans Georg ENGEL:乘势而上,驶向全面电动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

在9月16日下午举办的专题论坛“中德汽车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上,宝马中国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施博翰/Ludwig SPORER、采埃孚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陈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续合元四位嘉宾围绕“碳中和愿景下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机遇”,开展了精彩对话与讨论。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余卓平:大家下午好,我是余卓平,来自同济大学,接下来进入圆桌对话的环节,对话的主题是碳中和愿景下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机遇。

首先我介绍一下参与圆桌对话的嘉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先生、宝马中国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施博翰博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续合元先生,采埃孚电驱动技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陈臻先生,下面有请各位嘉宾上台就坐。

从上午大会到今天下午的专题,碳中和这个词我们谈得最多,实际上在碳中和目标下,全球的汽车工业都面临新的发展机会,在这样一个发展机会下面,我们中德两国的汽车工业实际上有近30年长期合作的历史,在新的形势下面,对于这样的发展机遇,我们要面临哪些挑战,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这些问题出现以后,我们如何寻找解决方案,让我们来听一听今天各位专家和企业家你们的真知灼见。

大会为这次对话准备了一些题目,请各位专家和企业家针对这些题目我们来做一个深入的交流。首先,企业碳中和目标下,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碳足迹,如何评价,以及如何管理,如何推进,特别是中德双方的汽车供应链的相互认证机制,每一个在供应链体系的产品,它的碳足迹怎么评价管理,这个我们来问一下中国汽车中心的吴志新先生,听一下您的观点。

吴志新:余老师出了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但是还要回答。先谈一下比余老师问题稍微往上走一点的话题,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也就是温室气体带来的气候变化,大家在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我们国家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际上是要求我们整个经济社会活动实现全面的效率提升和进入高质量发展。

因为在我们能源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含碳的,如果用碳来衡量整个社会活动当中碳的排放,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节能,提高效率。二氧化碳降低了,在生活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二氧化碳降低是整个社会的大进步,就汽车产业讲,在中国道路交通领域大致占整个二氧化碳排放的8%到10%,一听好像不是很大,在这里先说10%,但是车辆到了用户手里后,它使用多少年,5年8年10年,在用户的使用过程当中,排放二氧化碳大致占了90%,生产端大概占10%,10%的10%,这样的状态。我们中汽中心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碳达峰碳中和项目组,参加的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我给了880万科研经费,这是给软课题最高的科研经费,以前最高是80万,不能超过这个,但是这次很大,涉及到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中国梦想着变成汽车强国,反过来看世界强国没有一个不是汽车强国的,欧洲英国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亚洲包括日本韩国,然后美国,都是汽车强国,因为汽车产品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最顶尖的产品,大规模,高技术,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型,各种密集型都集中于一体。如果汽车产业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那其他行业会跟着这个领头羊,整个经济社会可能就可以走得好。这是对这块的看法,如果将来我们不能实现碳中和,未来我们的汽车产品可能走不出去,我们汽车产品走不到发达国家去,我们就不是汽车强国。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件事我们汽车产业要高度重视。这实际上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变迁,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发生转型升级,脱胎换骨,这个过程走不好,我们会错过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刚刚余老师说碳足迹评价管理这块,我们的研究是什么。这个一个国际话题,不是中国人说自己的话,不是欧洲人说自己的话,大家语法要对,语言要通,所以标准要界定清楚。比如汽车制造端的标准,是从矿山到汽车产品,还是从我的零部件原材料,炼钢炼铝等等方面归到上游,买到铝以后变成了零部件,到这里算我们的,到整车企业到车厂,这是整车企业的生产链,生产链上这是我们负责的,这是汽车产业承担的,当然上游的供应商零部件都在考核范围内,几个大公司在讲自己的上游供应商也要实现碳中和,到最后碳足迹下来,到生产出来产品,自己在本厂生产,统一一起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另外一条路线是能源的路线,汽车要耗能,不可能汽车不耗能,用电用油用气用氢也好,总需要能源,能源领域的事情我们不认为是我们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降低能源使用量,不管用汽油,降低汽油也好,用柴油,降低柴油也好,用氢,让我的排放强度降低,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怎么降成0,可能要有赖于能源行业的绿色化低碳化。

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电接近70%还是煤电,把他们算上以后怎么是零排放,怎么可以碳中和,也是一个麻烦的事。现在发改委发布一个碳交易市场,几个大行业抓碳排放,包括石油水泥发电,几个大的能源领域,从根上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碳排放。我们怎么样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用,这是能源体系的事情,但是我们可能能帮上电网的忙,因为是储能单元,可以帮助电网去调频调压,让它能够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比较节能的状态,另外帮助消除一些不规律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这些。等我们有了较大规模的电动汽车,有一亿辆,一台车装100kWh电,可调的规模更大,能力更强,有助于上游电能的清洁化,这是我们的汽车跟能源密切相关,尽管责任不在我们,但是我们要有选择能源的权利,选择一些绿色能源,它有实现零碳排放或者低碳排放可能性的能源,氢能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汽车企业转型转到电动化,不仅是低碳,而是能源多样化,解决石油对外依赖的这种问题。现在进口石油占70%以上,已经超过了安全临界线。

另外车要降低能耗,除了车本身的技术之外,需要和智能化技术结合,和智能交通结合。大家知道2015年到2018年三年我们做了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的项目。我们用欧洲的工况评价油耗6L/100km,老百姓自己实际生活使用需要9L/100km。如果通过交通的智能化,智能车辆智慧交通结合起来,可以把平均车速提高。我们国家平均车速只有22km/h左右,欧洲工况的平均车速40km/h左右,这样差了接近20km/h,我们的平均车速每提高1km/h都可以降低实际使用的油耗,所以车要跟智慧交通结合,跟AI智能结合起来。

还有一块是新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大家都在网络采购,物流配送。比如我想买一个鞋,我要自己开车进一趟城,转一圈买了鞋回来,在网上点了一个鞋,送快递的人绝对不会只给我送一双鞋,他会送很多东西,会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出行,比如这次大会都从各个国家飞过来,因为我们有网络会议,也可以不用来了,未来生活方式交通方式因为大数据互联网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交通。

去年疫情期间丰田中国做了一个事,大家不要上班,在家上班,留大概一小半人上班,后来发现工作很好,效率很高,疫情基本过去了,那帮人还可以不上班,一来要开灯用电,我还要管饭。他觉得很好,把腾出来的工位租出去了,还挣钱,未来很多的职业不一定要到一个组织所在地工作,可能在网上工作,家里挺方便,送孩子上学不耽误,给家里做饭不耽误,如果在北京每天节约4个小时的出行时间,这也是我们减少交通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

余卓平:这个话题确实比较苛刻,碳中和碳足迹无论在生产端应用端,以及未来产品的回收端,都可能有足迹,怎么评价,像刚刚吴总讲的,在用的能源端、材料端都会有评价,但是确实是一个国际化的话题,你刚刚讲到不是我讲多少碳足迹就是多少,你怎么认定我的碳足迹是怎么样的,将来这块必定存在国际的互动和合作,中德双方在电动化标准领域有过非常好的互动,实际上吴总就是中国原来汽车编委会的主任,在中德双方标准认定的问题有过广泛的交流,这个话题肯定未来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按照刚刚描述的,这个话题很宽,你们中汽中心也是大投入,去支持这样的软课题,去率先耕耘,未来我想会梳理出很多的思路,也希望与德方将来也有这方面的互动。您最后也讲到了智能交通智能出行,也是减碳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实际上不光电动化,不光新能源化,智能化也是汽车行业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大家认为要颠覆整个产业的一个趋动力。在推动下一代出行的解决方案方面,采埃孚一直聚焦出行领域的变革,不断丰富完善电驱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布局,我们想问一下采埃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清洁、智能的全新出行体验,这点上采埃孚是怎么布局的。

陈臻:刚刚谈到关于中德之间碳排放互认的问题,我们一定程度上受困于此,在德国装备在德国制造,最大的排放环节是在中国使用的,所以这个对我们中德碳足迹碳排放互认提出了挑战,我们非常期待有这样的解决方案,这个只是呼应一下吴总的说法。

刚刚余教授问我们采埃孚集团在下一步出行有什么布局,刚刚召开的慕尼黑车展上我们做了明确的细化。我们说下一代出行就是驶于今天,除了电动化出行还有智能出行,互联出行,可持续出行,都是下一代出行的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战略转型都比较重要。

可以举一个例子,在电动化出行、智能出行,还有安全出行方面可以结合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开发的800V碳化硅电桥,本身是一个高效的电驱动产品,一个纯电驱动的车,经过我们地图数据和数据的加持可以优化行驶方案,进一步提高效率,减少排放。除此之外,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在1-2s之内把800V运行电压降到安全范围内。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如何把我们下一代出行的远景目标结合在产品上。我们采埃孚集团除了我负责的电驱动产品还有其他的零部件,比如侧面安全气囊,侧气囊的打开时机如何判断,需不需要打开,什么时候打开,打开以后会不会造成浪费,还是保护了驾驶者,这也是一个智能出行对我们产品的要求。我想说的是采埃孚下一步出行的战略已经在逐步落实过程中,正好呼应了在慕尼黑车展上讲的下一步出行就在今天。

余卓平:谢谢陈总,采埃孚在电驱动传动、自动驾驶安全控制这些领域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非常知名的供应商,特别在动力传动的电驱动领域,是我们减碳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在智能化领域也一样,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化对主动安全提出了非常大的期望,确实对汽车未来下一代的出行我们还是非常有期待的,谢谢。

刚刚讲到智能化,实际上网联的概念,是大家在智能化后面加的一个后缀。现在的智能化是跟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上午的主论坛万主席的报告讲到了将来是要车路协同,车路一体去看,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要充分协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信通院是国家在通信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机构,所以我们有请信通院续总分享一下如何通过通讯技术有效赋能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减碳。

续合元:关于整个网联汽车,目前有两大技术路径:一个是基于802.11P的技术,另外一条是利用中国在蜂窝通信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蜂窝通信,我们俗称叫CC-V2X的技术方向。目前中国在很多地区推动CC-V2X赋能车联网的通信,赋能整个不管叫智能交通或者是未来的辅助驾驶或者无人驾驶。在节能减排方面,确实CC-V2X的技术或者5G技术的使用,或者说的更宽一些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给整个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排放方面带来很好的好处,目前在中国很多地方在做这种示范应用,包括类似这种蜂窝通信,有了这种通信能力之后,能够让我们更有性的控制车速,能够流畅地通过十字路口,还有类似一些公共汽车,特别是对人优先级高的公共交通的设施,如果整个交通系统可以控制它,这些都可以给整体的排放减少带来很好好处。

所以现在交通部门正在大力推行类BRT系统,就是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只是在探索BRT系统,传统意义的快速交通系统可能在原来的道路上给公共交通上劈出一个专门的道路来走,未来有网联汽车的通讯能力之后,其实整个BRT体系可以做得更聪明一些,如果有公共汽车通行的时候,可以让公共汽车优先通行,如果没有公共汽车通行的时候可以让个人汽车也可以占用这条道路的资源。

在北京的八达岭高速,7点到9点,本来只有三条道路,到早高峰的时候专门劈出一条道路给公共交通,剩下的小车挤到另外两条路,但是实际上公共汽车有限的,很多情况下这条道路是空闲的,所以很多的司机跑到那条公共道路上。如果将来有了C-V2X通讯,或者真正的智能化的系统之后,可以有效利用有限道路资源,去疏通我们的道路,我就说这些。

余卓平:好的,刚刚续总提到C-V2X这种体系,这个技术广泛拉开以后,对整个交通效率的改善,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刚刚也谈了交通效率的提升,车速的提升,对节能减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C-V2X确实是未来汽车智能化领域里面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路线。

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面,还有一类是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这个会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最近也发布推进氢能源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面,我想问一下宝马公司,在氢能发展战略里面,在20多年前有过氢内燃机汽车的发展,那么未来宝马对氢燃料电池的汽车是持什么态度。谈一下对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看法。

施博翰: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话题。我们说到氢能源在碳中和实践中扮演的角色,其实我们在以前的论坛当中,也是经常谈到氢能源这个新的载体,我觉得未来当中这样的话题会持续。从宝马的角度来说,首先在欧洲,在德国,其实我们在新能源方面已经有非常大的推进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使用氢能源。我觉得德国在这方面将会作为整个行业的氢能转变的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我觉得其实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不止一个,我们坚信宝马在长期建设当中,不仅是短期,还有长期,将把氢能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能源,帮助我们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氢能源汽车可以更好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流动性,可以让它变得更加清洁。而氢能源动力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这个技术我希望整个环境可以更好应用起来。宝马希望做到的事情是给我们的顾客提供真正的清洁的产品,所以氢能源当然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什么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话题呢?因为这也是欧盟在不断讨论的话题,你可以使用氢能源这样一个绿色的能源,你能够储存,能够运输,而且还能够用清洁能源降低成本,何乐而不为呢,这个将会帮助我们研发出更多更先进的技术。

在将来,我们希望能够在氢能源为载体的汽车实现大规模生产,这样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成本,降低排放。目前来说,当然传统的汽车在节能减碳方面是没有那么高效的,氢能源在这块会更加高效。从我们内部来看也还是有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也正在开发一些尖端的技术,但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归结于技术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非常高强度地去解决各种方面的问题,来提供尽可能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余卓平:谢谢施博士的论述。刚刚讲宝马关注氢在整车应用的发展,作为一个新能源,很长时间了,在交通领域将来如何应用一直是大家很关注的话题,正如刚刚讲到的,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把它攻克掉。但是从现在的形势看,要减碳,交通领域不到10%的碳排放,交通领域不是减碳的最最重要的目标,减碳的最最重要目标在能源口,电从哪里来,是高碳的,这里面是最重要的,现在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大家都一致认为能源口的减碳就是可再生能源,未来的电必须来自风力和来自于太阳,从这点看未来的可再生能源一定要大发展。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它的发电不稳定,今天风大了,拼命给你发电,我不管电网受不受得了,明天没有风了,没有电了,太阳能也是这样的,今天下雨没有了,今天太阳来了,电来了,电网不需要这样不稳定的电源,它希望发电是稳定的,这是一个矛盾,这些矛盾里面,大家看到的一条路线就是氢能的发展。

如果可再生能源和电之间加上氢这样一个中间的媒介,就有可能使得可再生能源可以克服和电网的兼容问题。可再生能源发出来的电可以上网,用不完我就可以电解水,氢是可以储存的。大家知道未来的氢能的发展可能介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很快在减碳目标下能源口大力推广下,如果氢能推动起来了,自然而然交通领域用氢能作为一个新的能源类别。而且我个人比较反对纯电动汽车在车上要配一百度电,为了保证所谓50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个我认为未来不应该是这样的方向,为什么?汽车界轻量化是我们搞汽车的工程师一辈子的奋斗目标,轻量化是很重要的目标,现在不能因为纯电动汽车要所谓的增加续航里程,一装装一百度电池,这里面的重量不是重几十公斤,汽车工业里面减轻几十公斤是非常大的难度,现在一重重几百公斤,所以中国现在的一个政策是对的,在商用车领域,在需要运营的长续航里程的车辆上要推动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这是对的。

刚刚讲技术上有很多要克服的,不光燃料电池在车上的技术要突破,在氢的储存运输领域也需要技术突破,所以任重道远。在未来减碳路上,在能源变革上面,会为氢能的发展找到应用点,使得氢能可以推动减碳目标的实现。

我们今天在海南开这个会,海南一直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城市。今天上午也在讲海南是第一个发布要在2030年全面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省份,所以在这一点上,特别我们吴总,我记得海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是我们中汽中心牵头给他们做的,在海南推进新能源的路线里面,也包括氢能源路线的发展,我不知道你在做规划的时候有什么好的举措。

吴志新:海南有着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跟大陆不相连,中间没有陆陆的连接,当时国家认定要建设生态岛,当时并没有说自由贸易这一块,就是建生态岛。比如说海南的工业相对来说不是很发达,但是自然环境非常好,希望把它建成生态岛、旅游岛,今天定义的文化岛,搞赛事,很多时尚的东西。这样的话,既然环境非常好,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新能源汽车在岛内普及的规划,我们同事就按照当时国家对海南岛的定位,做了新能源的整体规划。在疫情之前做的这样一个规划,应该还算有一些前瞻性,岛内从省里到很多的市区,对这个规划还比较认可,基本按照规划在走,这次提出来六大方面的发展定位,当然很好,燃料电池这块,比较复杂,这个规划当中没有含燃料电池,但是总体我们觉得这个岛在这样一个环境,全国最好的环境,植被最好,长臂猿只剩8个了,后来变成30多个的,很多的珍稀动物,在岛上族群比较大,后来因为这些变化,一些珍稀动物走了还是不适应环境,就没有了,灭绝了,国家希望把这个岛建成一个生态岛,建成一个比较非常适应和环境和谐的一个岛,在做这块的事。

余卓平:谢谢,海南现在的定位生态、低碳是主要方向,我们期待新能源汽车在海南的发展可以给我们树立一块样板。今天我们的圆桌对话重点还是中德合作下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所以我想从电动化的角度问一下陈总,从智能化网联化角度问一下续总,在电动化的场景下面,中德合作如何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实际上前面二三十年中德合作,双方的汽车工业都应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德国的汽车工业,今天戴姆勒的报告中提到中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最重要的汽车市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伴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得到飞速的提升,现在在转变的时候,电动化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更好的合作,也使得双方更好的提升,听一下陈总的观点。

陈臻:谢谢余教授,我讲一下自己的感想,或者采埃孚作为一家国际供应商,已经在中国扎根40年的供应商的看法。第一个维度从服务客户这个角度看,因为我们一直是一个国际供应商,我们的目标是要服务本土的客户,除了服务原来的欧洲的合作伙伴,还要服务本土的客户,这是中德合作的第一个切入点,仍然立足于中国,服务当地客户,可以看到很多自主品牌在提升,还有很多的新的玩家,新势力在进入这个市场,并且获得很大的成功,从客户的维度我们会继续做好一家供应商,把最好的德国技术,欧洲技术,拿到中国来,拿到更需要这个技术的中国市场来。另一方面可以讲一下本土供应商开发,我们除了把德国的产品,德国的技术拿过来,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程度的国产化工作,我举个例子,现在自己开发的800V三合一的电桥,在批产之初国产化率可以达到80%,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同时,还在带动本土供应商的发展,也为供应商能力提升贡自己的力量。第二个维度我们从和供应商和上游供应商的合作的角度,我们仍然可以加强中德之间的联系。第三个我想说一下人才方面,可能在改革开放之初或者汽车工业早年,从德国引进很多汽车人才,包括在德国的合资企业,合资零部件企业也培养了很多的本土人才,这些人才会继续在他们的岗位上发挥最佳的作用。另外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很多欧洲的工艺工程师,欧洲的德国汽车人才,仍然不遗余力到中国来,帮助我们提升本地的能力,从人才交流的角度也可以看到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最后一点简单说一下产品,刚刚800V三合一电桥我们集成全球研发人员、供应商和客户,在本地开发的,是为中国本土客户开发的一个全新产品,我们应该是市场上最早把800V碳化硅电桥推出市场的供应商之一。

余卓平:谢谢,陈总讲的非常好,特别是整个合作,不光从产品研发,从上下游供应链,特别人才的交流提升上,应该讲都有全方位的空间,我觉得非常好。下面我问一下续总,网联化情景下,中德合作在C-V2X上有哪些好的合作的空间?

续合元:关于网联化中德确实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大概汇报两方面,一个是中德产业界成立了一个汽车联盟,包含C-V2X的专家组,基于这个专家组促进双方技术标准还有示范应用的对接。2018年两个政府的相关部门签署《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在这个政策支持下,中德双方政府部门还有行业组织机构,这里面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还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还有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德方是工业汽车协会等等,就法律法规,还有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基于C-V2X的基础设施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德企业双方进一步开展C-V2X的应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外两个国家产业界也是多渠道的合作交流,共同促进C-V2X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这里面主要工作包括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欧洲的通信联盟,2017年11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善C-V2X产业环境,构建成熟的产业生态环境体系,另外重要的IMI20205G通讯组下面有专门的C-V2X的组,组织召开联合的研讨会,加快推进CC-V2X的标准协议站的开发实现,特别是2019年底中德两国政府见证下,中国通信研究院和宝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通信协议有两个大的路径,原来叫802.11P,还有后来的C-V2X的技术,在中德双方的推进下,美国原来采用的是802.11P,最近美国也是把这个频率释放了,分给一个是C-V2X,另外一个wifi6的,说明美国也基本认可了未来的C-V2X,所以中国和德国的合作也是分不开的。

余卓平:这个例子非常经典,中德双方在C-V2X这个领域的合作,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共识,美国的标准向我们这里倾斜。刚刚讲到中德双方的政府在大力推动这个领域的合作,今天上午论坛长安的王总演讲中,他的题目叫《新汽车,新生态》,实际上C-V2X是未来汽车要面临的一个新生态,这个生态确实是需要我们中德双方好好合作耕耘,形成国际上大家可以认同的一个生态,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例子也讲得非常好,非常谢谢续总。

今天上午还有一个精彩的报告,是宝马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很明确地提出了宝马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持续的产品,第二个点他讲纯粹的驾驶乐趣这样一个命题,我就要问一下在场的施博士,你们研发中心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目的,还有特别纯粹的驾驶乐趣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

施博翰:首先我觉得这个话题对我来说非常新奇,我可以在我的老板的发言基础上做一个补充,我们宝马中国也做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尝试和努力。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整个工业链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再一次强调宝马把二氧化碳的减排变成这个目标置于整个供应链,我们的做法是非常超前的,有后续更多的动作。在未来的碳足迹或者未来的工艺上,我们会在减碳方面可以起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可持续的驾驶乐趣,这是很重要的。从原材料的选择,到零部件的选取,还有包括做相应的研究,都是花了很多的心思,当你有了原材料之后,你必须要在我们终端产品当中使用这个原材料,我们要做到原材料必须和最终的产品是相对应的,如果最终的产品要达到减碳或者是绿色这样一个目标的话,原材料选择上必须达到目标,对于价值链来说,我们宝马和广丰有非常长期以及深入的合作,比如可持续方面。

在供应链的下游,我们和CATL也是有合作的,我们在北京几个月之前就如何更加绿色以及清洁的生产展开了讨论,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宝马和供应商在电池改造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让电池有更好的性能,而且能够让它变得可再生,这是从产品设计当中说的我们在可持续发展中做的事,我们会牢牢把握整个价值链。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在我们公司未来的讨论当中,也会继续谈论。如果我们没有清洁能源,我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性的,这是为什么我们说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我们和各大高校和机构合作,探讨如何提供更加智能化或者更加智慧的服务,比如在上海,我们和当地的一些员工在讨论怎么样让我们的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化,怎么更好挖掘我们的潜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我们将会根据两国的远期目标制定企业未来的战略。

余卓平:实际上宝马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他跟本地的供应链的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的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全面且深入地围绕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的理念在做。在中国,我们有一个最传统的话,“开宝马”,未来不光讲纯粹的驾驶乐趣,不光讲可持续,希望在可持续的道路上依然在宝马的车上可以体现开宝马的乐趣。

谢谢各位嘉宾精彩的对话,我相信中德双方的有效合作,不光对推动中德双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我相信我们双方的合作在全球也可以起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也衷心祝愿中德汽车的携手可以一直这样绿色的走下去,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今天下午的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论坛圆桌对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WNEVC 2021 | LG新能源副社长郑根昌:LG新能源迈向净零未来的创新战略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月9日00:00: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jingpaichuzu.com/archives/1799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